晨間走在生態公園內,不知名的鳥兒啼聲,讓人聯想到詩人筆下的杜鵑。 雖然明知不是杜鵑該出現的季節,寫寫杜鵑的傳說吧。 傳說杜鵑晝夜悲鳴,啼至血出乃止。常用以形容哀傷思念的心情。 詩人筆下的杜鵑詞,更是極盡悲切,且看順手拈來幾句: 其間旦暮聞何物?杜鵑啼血猿哀鳴。---白居易 可堪孤館閉春寒,杜鵑聲裡斜陽暮。---秦觀 莊生曉夢迷蝴蝶,望帝春心託杜鵑。---李商隱 辛棄疾更憂鬱了:[綠樹聽鶗鴂,更那堪,鷓鴣聲住,杜鵑聲切,啼到春歸無尋處,---] 杜牧也曾經一邊聽杜鵑,一邊寫詩:[蜀客春城聞蜀鳥,思歸聲引來歸心。----] 這一首更悽慘:[山前杜宇哀,山下杜鵑開,腸斷聲聲血,即行何日回?] 理學大師朱熹,聽了杜鵑也忍不住來參一腳,寫下嘆息[不如歸去,孤城越絕三春暮。] …杜鵑不只出現在詩裡,也出現在小說中。 元朝的《瑯環記》,有一段「憂鬱戀情故事」敘述… 男子聽了杜鵑哀啼,得了心悸,就斷絕了一份感情,匆匆離去。 那動了感情的女子力挽戀情無所著落,此後聽見杜鵑,就出現「怔忡」症狀。 關於杜鵑泣血有很多傳說,我個人喜歡這則,浪漫一點可好? 周代末年蜀國有位賢明的君主叫做望帝,由於當時蜀國鬧水災, 久治不退,望帝非常煩惱,便下令有誰能治好水災,便將王位禪讓給他。 不久果真有位異人從水中逆流而上,幫助蜀國治好了水災。 望帝按照約定要將王位禪讓給他,他卻不接受。 為了遵守自己許下的承諾,望帝便偷偷離開,讓他不得不繼承王位。 當時有一種叫做「子鵑」(又稱作「鵑」)的鳥, 叫聲淒厲,會讓聽到的人,特別地思念所懷念的人事物。 由於望帝賢明,百姓都很懷念他,一聽到子鵑的叫聲, 便會想到他,所以便把這種鳥叫做「杜鵑」; 前面加「杜」,是因為望帝的名字就叫做「杜宇」。 另有一說是望帝離開後便在鄉間隱居,死後魂魄化為鵑鳥,百姓因為懷念他, 而稱此鳥為杜鵑。杜鵑不斷地叫著「不如歸、不如歸」,連自己的血都啼出來了, 滴在花朵上,從此這花就被喚做「杜鵑花」。 但事實上杜鵑鳥的舌頭又大又紅,所以啼叫露出舌頭的時候, 會讓人誤以為啼出血來,事實上並不是真的啼出血來。